設為首頁 |加入收藏 |繁體版 |簡体版
 
東莞台商先驅者─前全國台資企業聯會 會長張漢文 ■袁鳳禧

 

■袁鳳禧

 

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巧集集團董事長張漢文先生,

可說是台商前往大陸設廠的先驅,也是在大陸台商團體成長發展重要推手,

曾擔任東莞台商協會第四、五屆會長,任期中貢獻卓著,

二○○七年全國台資企業聯會成立時,當選為首任會長,

任內聯繫大陸各地上百個台商協會,協助台商解決問題,

凝聚台商情誼,深獲各地台商之推崇。

 

  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巧集集團董事長張漢文先生,可說是台商前往大陸設廠的先驅,也是在大陸台商團體成長發展重要推手,曾擔任東莞台商協會第四、五屆會長,任期中貢獻卓著,二○○七年全國台資企業聯會成立時,當選為首任會長,任內聯繫大陸各地上百個台商協會,協助台商解決問題,凝聚台商情誼,深獲各地台商之推崇。

  早在一九九○年,東莞還是一片農地的時候,台灣產業邁入轉型階段,絕大多數的廠商將工廠移至東南亞。他便將集團中的鞋廠從台中遷往東莞,使東莞、乃至同文同種的整個中國大陸,逐漸成為承繼台灣製造業的寶地。

  東莞地處廣東珠江口,正好位於廣州和香港之間,當時香港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與最大貨櫃吞吐量,貨櫃二十四小時全日無休。當時中國大陸剛剛開始在東莞試行開放政策,一九九四年四月上任的東莞市委書記李近維,以優渥的條件,積極歡迎台商錢往東莞設廠,樂於幫台商解決當地的問題,使得九○-九五年成為台商在東莞開拓的全盛時期。

  張漢文的富華鞋廠當屬第一批從移到中國大陸的台灣工廠。據他所說,一九九○年的東莞,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,全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地,在生產、建設的過程中,他們的生產物料及機具,也常常憑著人力上下搬移,他們將這些小山丘逐漸推平、重整,建造大型工廠。後來台商因群聚效應逐漸靠攏進來,東莞三十二個鎮,例如像他們做鞋子的工廠是集中在厚街、做傢俱集中在大嶺山、做燈飾的集中在沙田鎮……哪個鎮生產什麼樣的東西都清楚分明,還能相互支援,而且配套完整。當時工資大約每個月二百元左右,現在大多已提高到三千元到四千元以上。

  九十五年後,東莞引進電子業,邁向高科技的發展,當時剛引進的高科技或電子業,則是分佈在石碣一代;九十八年後,江蘇省崑山、蘇州等地也開始積極拉攏台商,前來東莞辦事處請人去當地實地考察,甚至來招商,當時張漢文正擔任台商協會會長,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嘉賓全力配合。希望台商能有更大的發展,當時的江蘇省崑山市市長季建業也前來東莞招商。台商一開始並非將工廠擴大,研發部門仍在東莞,後來才擴大至蘇州、上海等地,乃至後來蘇州、江陰等地的台商工廠遍及江蘇,甚至全國各地。

  

金融海嘯過後,工廠規模才逐漸縮小、走下坡,或是轉移他處,唯張漢文他們的工廠做的是軍方、或是工程用的特種鞋,不但附加價值高,也正好搭上內地開始大量建設的順風車,在高埗開設新廠。

  張漢文說,台商工廠大致分為三個形式,其中一種是大型財團的大型工廠,由於生產量非常大,大多前往越南、柬埔寨、印尼、孟加拉、印度等較為落後、工資便宜的地區以節省成本。這些較為落後地區的人民,還不是那麼講究生活品質享受,大多就穿著一條短褲、一雙拖鞋,有些人甚至不想打工,打著赤腳、住在茅草房子裡,即使連電扇都沒有,照樣可以過生活;一些想要改變自己生活的人,他們進了工廠、賺取工資,逐漸提高了生活品質,原本的東莞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,那時候的工資大約每個月大約新台幣二百元,在二十多年經濟與就業率的大幅提高之後,現在每個月工資至少也有三千-五千元以上,而張漢文在東莞生產的規模,也從原本僅兩百人左右的製鞋廠,到現在擁有一千多人的成衣廠、一千多人的製鞋廠……在東莞總計有三千多名員工。

  由於海峽兩地政府基本上沒什麼正式的溝通管道,台商在大陸設廠、經營一旦出了問題,可說是沒有人能幫忙處理,九十三年東莞台商協會成立,可藉由協會與當地政府與領導的互動,尋求協助與解決。協會經第一屆會長林阿榮、第二屆會長葉宏燈、第三和第四屆會長張漢文以及其後的郭山輝、葉春榮、謝慶源會長等諸多有心人士的經營和開拓,現已堂堂邁入第九屆。東莞的三十二個鎮都有分會和分會長,在張漢文當會長的這個時期,將每個分會都升級成了協會,東莞台商子弟學校,也是在這個時候成立,現在就讀這間學校的學生,已達兩千多人。東莞的台商協會形式上跟其他協會不一樣,以眾多台商的認知,台商協會當屬於像聯誼會那樣的性質,唯東莞台商協會,不但具有相當大的規模,並敢於爭取權益,上達天聽,每個分會也都刻有印章,具執行權,可說是最團結的台商組織。

  回顧東莞這二十多年來的發展,最初是從靠近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海港地區開始,由港資先引進,全部都是屬於加工型態,像毛衣之類的成品送進東莞之後加工,再由香港輸出,規模較小。自從開放台商進去投資,台商的設備、技術、客戶、資金……整個投進東莞,並帶進大量的外匯,也大幅提高就業率。與港資相較之下,台商可說是去那裡打天下的,大陸改革開放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效,台商功不可沒。將東莞變得繁榮之後,港商的工廠愈來愈少,多半投資針織毛衣之類的生產,其他香港來的投資者則是大多去作房地產的投資。

  東莞開放台商投資的早期,政策上可說是非常的優惠,推動台商在東莞的開發,政府部門多是些老幹部,與台商關係不錯,心態上也是扎根東莞,用心建設,在那裡的台商即使遇到跟他們政策牴觸的時候,也會盡量找出有利於雙方、達到雙贏的策略或補貼。直到近年政府型態改變,都改用外地人擔任領導,加上政策上欲將產業轉型、升級,使原本蓬勃的製造業逐漸被打散,市面漸趨蕭條。令台商最無法克服的,則是土地的問題,土地國有化,被國家逐漸收回,開始產生許多糾紛。

  張漢文的本業是製鞋工廠,做的是特種鞋,需要特別技術,也都取得了國際認證,競爭對手也少,生產同樣產品的公司在全中國頂多三、五間,因此還能順利維持下去,然而工資上升的太高,成衣廠都已遷到越南、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。

  東莞曾經是個只有兩百萬人口的偏僻鄉下,也曾經看不到藍天白雲,佈滿一座座的工廠,現已建設為人數超過千萬的新興大城市,一條條的高速公路貫入市中心,生活品質的提昇、產業的轉型已是必然的趨勢,但張漢文仍堅持加工、製造業不可一刀切斷,它帶來的附加價值不可抹滅,製造業帶來就業率,帶來人氣,城市才會變得更繁榮,買氣、消費量大增。他感嘆,現在東莞市的人愈走愈多,曾經人口最多達到一千兩百多萬,現在卻連老外的面孔都少見到了。

  現任的市委書記徐建華,以及市長袁寶成,對於這個現象也很重視,肯定台商及製造業的功能與貢獻。張漢文呼籲,希望他們可以留住東莞的製造業,東莞還是有許多潛力以及地方資源,配合企業帶來的優勢,可以再變得更好。即使當前不景氣,則更要有好的思路,協助台商達到雙贏的成果。希望徐書記與袁市長除了可以保護台商權益,並堅持支持製造以及加工業,支持東莞這個城市發展的根本,共同相互合作、開源節流,以同理心,共同渡過當前這個難關。


 
台北市東莞同鄉會 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2號5樓D室 Tel:(02)2393-4053
 
鼎燊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製作維護